睾酮介导的IL-33分泌对多发性硬化症的保护机制

说起多发性硬化症(简称MS)可能大多数人都很陌生,我们首先来介绍下: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MS是—种特定性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导致其脱髓鞘的自身免疫病。多发性硬化确切的发病机理还不明。医生们相信M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的特点是自身的免疫细胞错误地把自身的组织视为病毒或者细菌,从而,对自身组织发起攻击,引发炎症反应。多发性硬化中,自身免疫细胞袭击中枢神经系统中包裹在神经轴突外周的髓鞘,炎症反应吞噬破坏髓鞘组织。髓鞘包裹着大脑和脊髓内的神经轴突,起绝缘作用。髓鞘损伤中断正常的神经信号传导,进而引起肢体麻木、视力障碍、等症状,致残率高,全球患者总数超过250万。医学家们认为MS可能是被某类感染所激发,而且很可能是病毒引发了感染,但没有传染性。

 

多发性硬化症是如何工作的

 

那么MS有哪些主要症状呢?根据病情发展的程度不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

 

1、肿胀期:对称性的非凹陷性的无痛性肿胀,皮肤紧张增厚,皱纹消失,皮色苍白,手指呈腊肠样,并向近端发展,手背肿胀,有时前臂也有相同的变化。也有少数由躯干发病,逐渐向其四周扩张的。

 

2、浸润期:数周或数月之后,皮肤由肿胀期进入浸润期。这时皮肤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并与深层组织粘连,不能移动,不能捏起,光亮如同皮革,病变可累及手指、手背、四肢、躯干及面部。面部表现具有特征性的面具样改变,缺乏表情、皱纹减少,眼睑活动受限;张口困难,尽量张口时上下唇间最大距离较正常人明显缩小(小于3.5cm);嘴唇向里收缩变薄,并以唇为中心出现大量放射状皱纹,鼻端变小变尖,鼻翼萎缩变软;面、颈、唇粘膜出现多个小点状的毛细血管扩张。发生于手指,可使手指屈曲活动不利。发生于胸部可有紧束感。

 

3、萎缩期:再经过5—10年,皮肤损害进入萎缩期。这时皮肤发紧变得不明显,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变软,外表光滑如牛皮纸样,有时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萎缩期在最晚受累的皮肤出现最早,患处汗毛和毛发可出现脱落。由于皮肤的萎缩变硬和弹性丧失,再手关节处的皮肤很容易在摩擦和碰撞后出现溃疡。皮下软组织的钙化是硬皮病的晚期并发症,是局部慢性炎症的结果,好发于手指端、肘、膝等容易受伤的部位,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或X线下可发现的较深的小的钙化结节。

 

4、最后阶段: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到病情最后阶段时,还会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

 

人群、家族、孪生子对照研究提示,多发性硬化具有基因易感性。如果双亲之一患多发性硬化,下代患该病的发生率推测在3%,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3%。所以,人群、家族、孪生子对照研究提示,多发性硬化具有基因易感性。如果双亲之一患多发性硬化,下代患该病的发生率推测在3%,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3%。所以,整体上说,多发性硬化家族中下一代发病的危险性高于普通人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子代肯定发病,因为环境因素也影响发病。

 

除了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MS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女性较男性多见,通常,女性的MS发病率是男性的3到4倍。而男性发病率较低,部分原因是与男性睾酮水平较高有关。但是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不清楚这种激素是如何提供保护的。为何这种非伴性遗传疾病还存在性别差异?一项来自西北大学的研究解开了其中的秘密:一个由睾酮引发的保护分子——细胞因子IL-33,它可以保护男性免受疾病侵袭。

 

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教授Melissa Brown领导了最新的这项研究。有趣的是,这个发现其实源自实验室早期的一个幸运的错误。当时,因为一个研究生还没有学会识别小鼠幼崽的性别,所以在实验中,雄性小鼠就被用来代替雌性小鼠,在使用小鼠MS模型时,“无意”中发现了由睾酮引发的保护性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睾酮会导致雄性小鼠体内的肥大细胞(一种免疫细胞)产生保护分子——细胞因子IL-33。保护分子会触发一连串化学物质,阻止另一种免疫细胞,即Th17细胞的发展,这种细胞可以直接攻击髓磷脂。Melissa Brown教授确定了新的细胞和分子靶点,用于多发性硬化疾病的免疫治疗,这个发现很可能会变革多发性硬化现有的治疗方法。

 

具体说来就是,睾酮引起雄性小鼠的肥大细胞(mast cell)分泌细胞因子IL-33,IL-33进而刺激ST2+细胞、ILC2等细胞分泌IL-4和IL-13等分子,IL-4和IL-13可以抑制Th17细胞,而Th17正是攻击髓鞘的元凶。而雌性小鼠体内睾酮水平较低,肥大细胞只能产生IL-1β和TNF,这两种因子会促进Th17细胞的产生。Melissa Brown教授通过实验证明,雌性小鼠可以通过注射IL-33刺激产生IL-4和IL-13抑制Th17细胞攻击髓鞘。

 

临床意义

 

这种疾病模型类似于人类多发性硬化症,女性比男性产生更多的致病 Th17 免疫反应。这些 Th17 细胞攻击并摧毁髓鞘,但是对 IL-33 细胞因子的治疗,对女性产生的破坏性反应是相反的。由于成年女性的睾丸激素水平比男性低 7 - 8 倍,所以我们推测女性体内睾酮水平不足以激活这一保护性途径。但是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保护分子 IL-33,能够激活这个保护性途径。

 

除了女性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较高之外,在发病平均年龄和疾病亚类型中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通常在较年轻的时候就会发病,并且通常会有复发的病程。男性出现多发性硬化症的时候较晚,而且在病情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这种疾病通常会继续恶化。同时,男性多发性硬化症也与相关的睾丸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虽然在开发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最新突破,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实现的,使患者更易受到某些感染或者引起普遍性不适。男性多发性硬化症临床实验表明,12 个月的睾酮治疗能够部分逆转髓鞘受损、神经退化和缓解症状。然而,短期的睾丸激素管理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都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因为存在着许多不良副作用。我们已发现新的、更具体的细胞和分子,它们靶向免疫性干预,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较好的治疗方案,使大多数免疫系统保持完整。这种睾丸激素驱动的保护性途径也应该在偏向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中进行研究。

jieweitu

艾美捷科技优势代理品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