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或者是表达减少的现象。基因沉默现象首先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接着在线虫、真菌、水螅、果蝇以及哺乳动物中陆续发现。
基因沉默机制: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核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水平不同可分为三种: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
A.位置效应:指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对其表达的影响。外源基因进入细胞核后首先整合到染色质上,其整合位点与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整合到甲基化程度高、转录活性低的异染色质上,一般不能表达;如果整合到甲基化程度低、转录活性高的常染色质上,其表达受两侧DNA序列的影响。植物基因组常是由具有相似GC含量DNA的片段相互嵌合在一起的,外源基因的插入打乱了它们正常的组合。例如,玉米中AI基因的 GC含量为52.5%,而在转AI基因沉默的矮牵牛中,AI基因两侧DNA序列的GC含量分别为26%和23%,明显低于52.5%,另外,AI基因是超甲基化的,但其两侧序列的甲基化程度则不高.在许多其他转基因沉默的植株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这表明生物体可以通过外源基因与其两侧序列GC含量的差别来识别外源基因,激活甲基化酶,使外源序列甲基化而降低其转录活性.
B.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DNA水平上基因调控的结果,主要是由启动子甲基化或导入基因异染色质化所造成的。二者都和转基因重复序列有密切关系。
重复序列可导致自身甲基化。外源基因如果以多拷贝的形式整合到同一位点上,形成首尾相连的正向重复(direct repeat)或头对头、尾对尾的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则不能表达.而且拷贝数越多,基因沉默现象越严重.这种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repeat-induced gene silencing, RIGS)与在真菌中发现的重复序列诱导的点突变(repeat-induced point mutation, RIP)相类似,均可能是重复序列间自发配对,甲基化酶特异性地识别这种配对结构而使其甲基化,从而抑制其表达.此外,重复序列间的相互配对还可以导致自身的异染色质化.其机理可能是异染色质化相关蛋白质识别重复序列间配对形成的拓扑结构,与之结合,并将重复序列牵引到异染色质区,或直接使重复序列局部异染色质化.
C.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是RNA水平基因调控的结果,比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更普遍.特别是共抑制(cosuppression)现象尤是研究的热点.共抑制是指在外源基因沉默的同时,与其同源的内源DNA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的特点是外源基因能够转录成mRNA,但正常的mRNA不能积累,也就是说mRNA一经合成就被降解或被相应的反义RNA或蛋白质封闭,从而失去功能.这可能是由于同源或重复的基因表达了过量mRNA的结果.Dawson提出,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RNA监视机制用以排除过量的RNA. 当mRNA超过一定的域值后,就引发了这一机制.特异性的降解与外源基因同源的所有RNA. 此外,过量的RNA也可能和同源的DNA相互作用导致重新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使基因失活。
上述三种机制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基因沉默机制在核酸水平上均是DNA-DNA, DNA-RNA,RNA-RNA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认为对基因沉默机制的研究开启了认识DNA水平及RNA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的新纪元,并提出了基因免疫,即基因组对外源基因入侵有抵抗能力的新观念.
基因沉默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物体在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外源DNA侵入、病毒侵染和DNA转座、重排中有普遍性。对基因沉默进行深入研究,可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生物体基因遗传表达调控的本质,在基因克服基因沉默现象,从而使外源基因能更好的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有效表达;利用基因沉默在基因治疗中有效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研究基因沉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