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 Leifson 氏染色法

一、简介

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 0.01 ~0.02 μm, 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鞭毛束(由多根鞭毛构成)的细圈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硝酸银染色法和改良的 Leifson 氏染色法,前一种方法更容易掌握,但染色剂配制后保存期较短。

二、操作方法

改良 Leifson 氏染色法

三、原理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含使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四、材料与仪器

苏云金芽孢杆菌 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Leifson 氏鞭毛染色液 0.01% 美蓝水溶液载玻片 盖玻片 凹载玻片 无菌水 凡士林 显微镜

五、步骤

1. 载玻片的准备 菌种材料的准备同硝酸银染色法。

2. 制片

用记号笔在载玻片反面将玻片分成 3~4 个等分区。在每一小区的一端放一小滴菌液。将玻片倾斜,让菌液流到小区的另一端,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菌液。室温或 37 ℃ 温室自然干燥。

3. 染色

加 Leifson 氏染色液覆盖第一区的涂面,隔数分钟后,加染液于第二区涂面,如此继续染第三四区。间隔时间自行议定,其目的是为了滴定最佳染色时间。在染色过程中仔细观察,当整个玻片都出现铁锈色沉淀、染料表面现出金色膜时,即直接用水轻轻冲洗(不要先倾去染料再冲洗。否则背景不清),染色时间大约 10 min,自然干燥。

4. 镜检

干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和鞭毛均呈红色。

六、注意事项

1. 玻片要求光滑、洁净,尤其忌用带油迹的玻片(将水滴在玻片上。无油迹破片水能均匀散开)。

2. 挑菌时,尽可能不带培养基。

3. 不要先倾去染料再冲洗。否则背景不清。

七、常见问题

<link />

内容来源:生物资料网,如果侵权麻烦联系网站工作人员删除!

艾美捷科技优势代理品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