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癌细胞表面MHC-I的首个负调控机制

2023年8月8日,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王俊等研究人员合作在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标题为“A membrane-associated MHC-I inhibitory axis for cancer immune evasion.”的研究成果,发现癌症免疫逃避的一条膜相关MHC-I抑制轴,癌细胞表面MHC-I的首个负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表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给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有些癌症,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却没有反应或产生抗药性。一种潜在的抗药性模式是涉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HC-I)抗原递呈(AP)异常的T细胞免疫逃避。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一些实体肿瘤的癌细胞中,膜蛋白SUSD6TMEM127会与MHC-I结合,并招募E3泛素连接酶WWP2泛素化MHC-I,促进MHC-I的降解,进而赋予癌细胞对免疫细胞隐身的功能。而抑制SUSD6/TMEM127/WWP2这个免疫抑制轴,就可以促进癌细胞MHC-I的抗原呈递,并以CD8阳性T细胞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模式动物的生存时间。

机制示意图

为了绘制这种抗药性机制的图谱,研究人员利用特异性多肽-MHC-I引导的CRISPR-Cas9在AML中进行筛选,并确定了关键的MHC-I调节因子。排名前列的负调控因子是SUSD6(surface protein sushi domain containing 6)、跨膜蛋白127(TMEM127)和E3泛素连接酶WWP2。SUSD6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多种实体瘤中大量表达,消减SUSD6可增强MHC-I AP,并以CD8+T细胞依赖的方式减少肿瘤生长。从机理上讲,SUSD6与TMEM127和MHC-I形成三分子复合物,后者招募WWP2对MHC-I进行泛素化和溶酶体降解。SUSD6/TMEM127/WWP2基因特征与癌症存活率呈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将膜相关MHC-I抑制轴定义为白血病和实体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SUSD6/TMEM127/WWP2是癌细胞表面MHC-I的重要负调控因子,靶向这一组合可以增加肿瘤MHC-I的水平,破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隐身技能,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杀伤作用。

文章来源:

Xufeng Chen, Qiao Lu, Hua Zhou et al, A membrane-associated MHC-I inhibitory axis for cancer immune evasion. DOI: 10.1016/j.cell.2023.07.016,最新IF:66.85

艾美捷科技优势代理品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