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谈之——甜!

 

在前面的《五味杂谈之-辣!》一文中,我们给大家剖析了辣这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味道,今天我们再来说说甜这种更被普遍爱好的味道-甜。毕竟,对辣味的喜爱是有地域限制的,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美等西方国家很少有好这口的,但爱吃甜食,是绝大多数人类的共同嗜好,众所周知,糖是最廉价的“安慰剂”,对吧?不过,和辣不同,关于甜食,我们要说的都不是啥好消息,不管我们吃的什么糖,然后又做了什么运动,糖都会扰乱激素,威胁我们的健康。以后尽量少吃甜食吧,肥宅快乐水也少喝哦,为了身体健康控制口腹之欲。

 

糖

 

糖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糖是否会直接喂饱癌症,并促进其生长?根据2019年3月22日发表在《Science》的一项研究显示,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至少在小鼠身上是这样的:每天摄入适量高果糖玉米糖浆(相当于人每天喝355ml的含糖饮料)会加速小鼠肠道肿瘤的生长,而这与其肥胖与否无关。研究还表明了饮用含糖饮料会直接促进肿瘤生长机制,该研究由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领导。

 

Science

 

研究团队创建了APC基因被删除的早期结肠癌小鼠模型,利用结肠癌小鼠模型测试了摄入含糖饮料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饮料含有25%的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是人饮用含糖饮料的主要甜味剂。高果糖玉米糖浆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为45:55。为防止小鼠肥胖并模拟人类每天饮用一瓶碳酸饮料的习惯,研究人员每天用一种特殊的注射器给小鼠口服适量的含糖水。两个月后,接受含糖水的APC模型小鼠并没有变胖,但是出现了比常规治疗的小鼠更大更高等级的肿瘤。

糖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图片来源:《Science》

 

这些结果表明,当小鼠肠道处于肿瘤早期阶段时,即使摄入少量的液态高果糖玉米糖浆,也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进展,而不受肥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肠道肿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人体,然而,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会缩短癌症生长的时间。对于人类来说,结直肠癌通常需要20到30年才能从早期良性肿瘤发展为侵袭性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这些观察结果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过去30年中含糖量高的饮料和食物的消费增加与美国25至50岁的结直肠癌增加有关。

 

该团队又研究了果糖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他们发现,摄入少量高果糖玉米糖浆的APC模型小鼠的结肠中存在大量果糖,并观察到含糖饮料分别增加了结肠和血液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水平,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有效地吸收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前沿技术追踪肿瘤组织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去处,研究团队发现果糖首先发生了化学变化,而这一过程使其能有效地促进脂肪酸的产生,并最终促进肿瘤生长。该发现表明,果糖在肿瘤中的作用是增强葡萄糖引导脂肪酸合成的作用。由此产生的大量脂肪酸可能被癌细胞用来形成细胞膜和信号分子,从而使癌症生长或影响炎症。

 

这项研究揭示出惊人的结果,结直肠癌利用高果糖玉米糖浆作为能量来源促进肿瘤生长,而高果糖玉米糖浆是大部分含糖饮料和很多其他加工食物的主要成分。虽然很多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增加与饮食存在关联,但是该研究表明了摄入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直接分子机制。

 

高糖饮食损害肠道,加剧结肠炎风险!

 

肠道健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结肠癌,结肠炎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其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和直肠出血。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患有炎症性肠病(IBD)的美国成年人数量已经从1999年的200万上升到2015年的300万。更重要的是,结肠炎开始在儿童中出现,而这些儿童历来没有患过这种疾病。

 

由于该疾病在西方国家的患病率较高,因此研究人员已将富含脂肪、糖和动物蛋白的西式饮食作为可能的危险因素。虽然已经发现高脂饮食会引发IBD,但糖的作用更具争议性。

 

10月28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糖是主要“嫌疑人”,饮食中的单糖会改变肠道的微生物生态,并引起小鼠结肠炎。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高糖饮食会损害肠道,加剧结肠炎风险

DOI:10.1126/scitranslmed.aay6218

 

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了一种浓度为10%的含有多种饮食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水溶液。结果发现,对于遗传上易患结肠炎的小鼠或接受化学物质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来说,如果先喂食糖溶液,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接受糖溶液前后小鼠大肠中发现的细菌类型和患病率。结果表明,在给予糖溶液七天后,那些摄入蔗糖、果糖、尤其是葡萄糖的小鼠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会产生粘液降解酶的细菌(如阿克曼氏菌)数量变多了,而被认为是“好细菌”且是肠道中“常住民”的其他类型细菌(如乳酸杆菌)却变得更少了。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保护大肠内壁的粘液层变薄的证据,以及其他细菌感染的迹象。研究人员解释说:“粘液层可以保护肠粘膜组织免受肠道菌群的浸润,而用葡萄糖处理过的小鼠中降解黏液的细菌含量较高,表明肠道黏液屏障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由于粘液层的腐蚀,在用葡萄糖处理的小鼠中,肠道细菌与大肠的上皮层非常接近,而突破上皮屏障是肠道炎症的主要起因。

 

随后,研究人员又将饲喂糖的小鼠粪便喂给了其他无菌小鼠,发现这些小鼠发展为更严重的结肠炎。这表明,葡萄糖诱发的对结肠炎的易感性可以与患病动物的破坏性肠道菌群一起传播。此外,研究还发现,尽管葡萄糖的作用最大,但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这三种简单的糖都深刻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先前已经有研究表明,人类和小鼠的肠道菌群都可以随着饮食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清楚地提醒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饮食。

 

参考资料:

[1].Dietary simple sugars alter microbialecology in the gut and promote colitis in mice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29142042.htm

 

扎心了,老铁,还是管好自己的嘴吧。

 

艾美捷科技优势代理品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