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动物模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小鼠模型

简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小鼠模型,是用小鼠构建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模型。

材料与仪器

器材:

注射器、采血针、EDTA-Na2抗凝管。

试剂:

①乙酸 ;

②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 等。

步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小鼠模型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

A. 采用 BALB/c 小鼠,8 周龄,体重 18-22 g, 雌雄均可;豚鼠大于 3 月龄,雄雌不拘;

B. 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的制备: BALB/c 小鼠乙酸麻醉后,从心脏取全血置于 EDTA-Na2抗凝管内,分离血小板并洗涤,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混悬液;取上述血小板混悬液,分别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成油包水状,制备抗原。取含弗氏佐剂抗原于 0 周注射豚鼠足掌、背及腹部皮下至少 4 点;取含不完全弗氏佐剂抗原,分别于 0 周、4 周注射于豚鼠足掌、背及腹部皮下,每次至少 4 点,第 5 周从豚鼠心脏取不抗凝全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即为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 (CP-APS) 随后用 BALB/c 小鼠红细胞吸附至少两次,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 GP-APS。储存于 -20 °C 冰箱待用。

C.ITP 小鼠模型建立:急性短期 ITP 模型:于 BALB/c 小鼠腹腔内注射抗血清 (100 µl), 造成小鼠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慢性持续性 ITP 模型:于 0、1、2、4、6 天分别于小鼠腹腔注射 APS, 每次 100 µl, 造成小鼠慢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

内容来源:生物资料网,如果侵权麻烦联系网站工作人员删除!

艾美捷科技优势代理品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