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细胞培养技术构建肺泡类器官在COVID-19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本研究通过优化3D细胞培养体系成功构建了具有功能稳定性的肺泡类器官模型,该模型可长期维持肺泡II型上皮细胞(AT2)的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到新冠病毒受体ACE2的表达。该模型为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肺损伤机制提供了新型体外研究平台。

引言

SARS-CoV-2主要通过ACE2受体感染肺泡上皮细胞,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传统2D培养体系存在以下局限性:

  1. AT2细胞体外培养易向I型细胞不可逆分化
  2. 难以模拟肺泡微环境的三维结构特征
  3. 缺乏功能性表面活性蛋白分泌能力

本研究采用基质胶包埋技术结合特定生长因子组合,成功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肺泡类器官:

  • 保持AT2细胞标志物SFTPC/SFTPB持续表达
  • 维持肺泡上皮细胞极性结构
  • 重现病毒受体表达特征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表1)

材料名称 商品编号 来源
人源肺泡上皮细胞 Cat. No. 3200 ScienCell
类器官专用Matrigel® Cat. No. 356255 Corning
Transwell insert Cat. No. 3470 Corning
小气道上皮细胞培养基(SAGM) Cat. No. CC-3118 Lonza
Notch信号激活肽(Jagged-1) Cat. No. AS-61298 AnaSpec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 Cat. No. CH73 Novoprotein
(后续材料略)...

实验流程

1. 肺泡类器官构建

关键步骤说明:

  • 基质胶预处理:Matrigel®需在4℃缓慢解冻以保持生物活性
  • 培养基优化:添加FGF7(100 ng/mL)和Noggin(100 ng/mL)协同调控Notch/Wnt信号通路
  • 细胞接种策略:采用Transwell系统实现气体交换模拟
  • 应激保护:初始培养期添加Y27632(10 μM)抑制ROCK信号通路

2. 细胞分选与传代

创新点:

  • 使用MACS磁珠分选技术(图4)
  • HT2-280抗体特异性标记AT2细胞表面标志物
  • 传代成功率提升至85%±5%

结果与讨论

1. 结构特征分析

  • 形态学观察:Transwell膜上可见直径100-200 μm的球状结构(图1)
  • 极性维持:ZO-1紧密连接蛋白呈环状分布(图3C截面图)
  • 分化调控:HOPX(I型细胞标志物)表达量降低至<5%(图2)

2. 功能验证

  • 表面活性物质分泌:SFTPC mRNA表达水平较2D培养组提高12.3倍
  • 病毒受体检测:ACE2蛋白在类器官表面呈斑片状分布(图3D)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肺泡类器官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1. 体外维持AT2细胞干性长达6个月
  2. 重现肺泡微环境的三维结构特征
  3. 为新冠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提供类器官模型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建立宿主-病毒共培养体系
  • 开发自动化类器官培养系统
  • 构建患者特异性类器官库
艾美捷科技优势代理品牌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